找到相关内容60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弘一大师: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(戒体章名相别考)

    即作戒)而一量生了、则不假身口意之造作、恒常相续、   故称无作戒体。无作戒为能防之体、二百五十戒等为所防之境。   新译曰无表戒。依表戒之缘、身内生一种有防非止恶功能之实物。 以此于外相无表示故...之功能    乘有三种 │ 、假名为无表色。是为依于受戒时之表色作用而起者、故附以色之名、然         │ 实为心法也。         └非色非心法─经成实所立 是为成实宗之无作戒体。无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南山律在家备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1345024.html
  • 大小兼受戒、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--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

    菩萨戒经义疏 》 认为, 《 梵网经 》 的价值与 《 华严经 》 同等,而规定此经所说的戒法为别圆的菩萨戒,且以十重四十八轻戒为顿制顿行的圆融中道的戒律,又以“不起而已, 起即性无作假色”的戒体 (...) 为大善。同时,受持 《 妙法莲华经 》 五字的信念,也成为本门的戒体。  日莲在他主著 《 报恩钞 》 详说本尊与题目,却对戒坛没有特别指示。据久保田正文的解释,本门戒坛即是归拜法华经本尊并受持...

    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3546036.html
  • 禅宗戒律思想初探

    佛性”为戒体的“光明金刚宝戒”、“佛性戒”,这种“佛性戒”源于自性清净的佛性,也就是说自性清净心、佛性是梵网菩萨戒法的根据。中土禅宗的宗经宝典《坛经》中曾两次引述《梵网经》的观点:   《菩萨戒经》云...

    王月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646240.html
  • 智敏上师书信初集(2)

    日夜持,不能尽形寿受也。  菩萨戒须羯磨教授等师承。明年夏安居后,本寺内部师承具足,不必外请。此戒规模大、牵涉多,不能随到随受,只能定期,且受者必须具足一定的菩提心才堪受戒也,否则不发戒体。  书信...犯罪。  问:若五戒居士破酒戒,是否戒体全失?需重受吗?  答:可忏悔,此非根本性戒,属遮罪,不需重受。  问:若食品(如某种腐乳)的配料中有酒,但食物中并无酒味,可否食用?  答:白乳腐有明显酒味,...

    智敏上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5246537.html
  • 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偈颂的解读

    大慈悲的法身理体,这悲体是由严持净戒所报得,所以说:‘悲体戒’。菩萨从这大悲的戒体,运用身轮妙用,示现三十二应身,以大神通力,骇动十方佛刹,犹如大雷的震动,一切众生,都能闻知,所以说:‘悲体戒雷震’。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546587.html
  • 导师的话:道在平常日用中

    不过犯多了,戒力会减退(名为“戒羸”)。如犯了重大的恶行,性善的力量消失,这就是“破戒”了。“性善”的戒德,名为“律仪”(也译为“护”),就是佛法所说的“戒体”。这样的戒善,没有佛法的时代,或有法而不知...

    释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746651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[下](1)

    ,在修持实践方面,慧能淡化了“戒、定、慧”三学中戒的重要性,并把戒定位为“无相戒”。“无相”是不具有相对的形相,“无相戒”是以离开一切定相的、坚固不坏的佛心为戒体的戒,是与禅合一的以见自性佛为内容的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047070.html
  • 唐密与广东

    。密教的戒在戒卫已发的菩提心,这是治本的自性戒,带有关键的性质。  唐密依行者根机,设有四种戒,直指戒体:  (1)菩提心戒   胜义菩提戒,无相唯觉性。  (2) 三昧耶戒  自他互放射,定慧交融化...

    唐普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147929.html
  • 这是因为作为原动力的karman(祭式),被认为具有功德力之故。而佛教作为戒律仪式的karman(羯磨)也被认为具有如此的力量。例如,藉由受戒的仪式,于受戒者产生了所谓“戒体”的潜在力(无表),成为防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548006.html
  •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

    或机缘时,会发挥防护戒体,防非止恶的作用。戒被称为“律仪”,律仪是指防护恶不善之意。如同善的身业、语业留下习惯力,恶不善的身业、语业也会留下它的习惯性余势力,此称为&ldquo...,它是说佛性戒的十重禁戒,似乎也是止恶、行善、化他三聚。   小乘《四分律》之律宗开祖唐初南山道宣,将古来依于《十诵律》、《四分律》的戒学,从大乘的立场来解释,称自己的律宗通大乘,并将戒之主体─戒体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648008.html